6月29日晚19时16分,随着最后一个逆变器合闸完成,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国家“沙戈荒”风光电基地重点工程——盐池县高沙窝镇92万千瓦光伏复合EPC总承包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的建成,不仅为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更以“光伏发电+生态治理”的创新模式,为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该项目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高沙窝镇,占地约2.8万亩,建设规模庞大,共使用桩基688980根、光伏支架68898套,光伏组件1791348块,箱式变电站192座,构建起发电网络,通过39条回路并入新建330千伏升压站。项目自今年2月20日破土动工,6月30日全容量并网,有效施工期不足90天。
面对工期压缩、图纸滞后、风沙侵袭等多重难题,中铁十六局项目团队以“开局即决战”的魄力迅速行动,党员干部组成先锋队,扎根一线完成场地勘察、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采用“10天节点倒排工期法”,对桩基施工到并网发电的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控;创新推行网格化、单元化管理,将项目划分为六个施工片区,26支专业队伍同步开展“小班组多点平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高效推进。同时,“日考核、周复盘、月兑现”的奖惩机制与观摩学习制度双管齐下,激发全员斗志。在这样的高效管理下,项目接连刷新施工纪录:49天完成68万根桩基施工,单日最高完成21533根;56天内完成6.8万组支架安装,68天179万余片光伏组件全部精准就位。
该项目在技术应用上也颇具亮点。据中铁十六局盐池光伏项目负责人孙春刚介绍,作为“光伏+储能+风电土地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其具备多重战略价值与核心技术创新。战略层面,它推动当地能源结构从传统火电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助力宁夏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同时将光伏开发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探索“新能源开发+生态保护”可持续模式,通过“新能源+旅游+就业”复合业态激活欠发达地区内生动力。技术应用上,采用的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凭借双面受光设计提升10%~30%发电量,玻璃封装增强耐候性、延长使用寿命,且无背板设计更具生态友好性;“光伏+风电”一体化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据“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规范,制定出“光伏板阵列+沙障固沙+植被恢复”组合方案。在板间空地种植沙蒿、沙打旺等耐旱植物,植被覆盖率从项目前的15%提升至40%;通过撒草籽、扎设草方格等措施,恢复荒滩植被,固沙防沙,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据悉,该项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大特色产业绿电园区项目中已投用单体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的绿电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22.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6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7.2万吨,以0.4元/千瓦时绿电价格助力银川经开区企业绿色转型。此外,每年还能减少大量灰渣及烟尘排放,实现节约用水的同时,降低相应的废水排放量,节能减排效益十分显著。
盐池高沙窝光伏项目建成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