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第十四届桐庐“百姓日”,由集团公司承建的桐庐县舞象山路道路建设工程开通试运行,全面提升当地道路通行效率,为市民顺畅出行献上了厚重的节日礼物。通车现场作为桐庐县“十四五”规划最大市政工程和民生重点工程,桐庐县舞象山路道路建设项目线路全长约3.72公里,道路等级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公里。其中,集团三公司主要承担洋塘大桥新建施工任务,轨道公司承担富春江一桥拆复建以及舞象山隧道新建施工任务。工程线路总平面图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科学制定方案,合理安排工期,保障资源配置,强化终端安全质量管控,于2024年1月26日实现富春江一桥左幅通车,2025年1月26日实现洋塘大桥通车。作为串联全线两座桥梁的控制性工程——舞象山隧道及连接道路如今顺利通车,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激活城市发展新脉动。
精细施工+生态环保 打通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舞象山隧道,又名牛山坞隧道,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左右线长约2.6公里,整体采用鱼腹型布置,小净距隧道形式。该隧道地处低山丘陵地段,进出口围岩差,断面大,沿线穿越多处浅埋段沟谷,最低岩深4.5米,开挖时易造成隧道冒顶,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舞象山隧道为确保围岩成洞的稳定性,轨道公司项目团队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总体施工原则,各关键工序安排专人盯控,实现了施工全过程控制;在新奥法施工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并经试验段开挖监控量测数据验证,得到了建设各方广泛认可,压缩了成本支出,有效加快了隧道开挖进度,最终安全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目标。隧道进口在路堑边坡段施工中,项目团队积极应对环保要求高、降雨影响大、杭州亚运会保障以及指定弃渣场饱和等不利因素影响,贯彻落实“四节一环保”理念,执行“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施工工艺,应用智能化喷淋系统,最大限度做好扬尘管控、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守护富春江畔的绿水青山。
精心谋划+科技攻关 实现高空临水安全施工
洋塘大桥全长607米,为两孔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横跨五级航道的分水江。该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主塔设计为“H”型结构,高达82米,主塔两侧的跨径各为115米,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前支点牵索挂篮悬浇技术。洋塘大桥顺利封顶洋塘大桥主桥上横梁悬挂在50多米的高空,长22米、宽3米、高7.4米,采用双箱室截面设计,整个结构需浇筑155立方米的混凝土。由于内部施工空间有限,钢筋、模板种类繁多且形状多变,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为应对高落差水域钢板桩围堰施工、深水卵石区域钢栈桥、内倾索塔施工、斜拉桥主梁线形及索力控制等技术挑战,三公司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深入研究钢板桩围堰应力和变形特性,确保了围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类似高落差水域桥梁工程的围堰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洋塘大桥航拍此外,团队还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围堰、栈桥、挂篮的设计施工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多次组织专项研讨会,通过预先规划、反复模拟和方案比较,成功克服了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主桥安全、优质、高效合龙。
优化工序+精准管控 保障跨江桥梁顺利“焕新”
原富春江一桥桥梁全长659米,主桥三跨预应力连续梁位于富春江Ⅳ级航道,同时老桥紧邻新建左幅桥梁,拆除期间施工干扰多、环保要求高,汛期洪水制约影响大,安全风险极高。轨道公司项目团队参照铁路既有线施工管理理念,制定“9大项、71小项”关键条件核查表进行自查,确保老桥拆除任务安全有序推进。首个箱梁浇筑现场针对该桥紧邻既有老桥施工、大跨度线型控制等技术难点,项目团队优化施工方案,在左幅桥梁桩基及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增设永久性钢护筒成孔施工,采取调整挂篮行进轨迹及附属作业平台布置,最大限度减少对老桥结构及通行的影响;结合连续梁特点,综合采用托架现浇、挂篮悬浇、吊架施工、挂篮施工、梁柱式支架现浇等多种施工形式,有效化解安全风险,确保桥梁顺利合龙。富春江一桥航拍针对挂篮悬臂施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工序繁杂、交叉作业多、工序干扰大等难点,项目团队严格执行专项方案审批施工,推行“五步验收”制度,全过程紧盯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对劲性骨架焊接、两侧配重、浇筑时间等工序进行优化细化,提前开展全天候气温测量,锁定最适合浇筑的低温时段进行施工,圆满完成左幅连续梁合龙任务。参建人员合影据悉,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连接S208省道与江南新城,有效缓解过江压力,缩短洋塘、浮桥埠区块与主城间的距离,加快区块融入主城,提升沿线土地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强桐庐城区与横村、分水等北部乡镇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